一、比例尺的计算
比例尺=,这个公式学生非常熟悉,但题目稍难,学生易错。
例1:已知两点间距离为7厘米,实地距离为23.5千米,求比例尺?
此类题目学生容易算错,由此,我给学生总结为:
比例尺=■= ,只要计算出X,就可以准确写出比例尺,只是在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。
例2:读图一,已知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11.1厘米,A与B的地方时相差2小时,求AB的比例尺?比较AB与CD比例尺的大小。
图1
比较经纬网地图的比例尺,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公式比较。让学生写出比例尺公式,学生就会发现AB与CD的图上距离相同,而AB的实地距离=2×15°×111×cos60°(千米)比CD的实地距离=2×15°×111×cos0°(千米)小,由此可比较出AB的比例尺比CD大。
例3:(05广东地理卷)图2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,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.5cm,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,读图2 回答下题。1.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(D)
A.1:1000和1:50000 B.1:2000和1:50000
C.1:5000和1:20000 D.1:20000和1:5000
类似题目,在给学生讲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时,学生难以理解,但引导学生从比例尺公式上去想一想,学生也就容易理解,并能随之变化。
二、坡度、气压梯度的计算
例如:(08年全国文综II-1、2)
读图1完成下题。图1
1.①、③、③、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(D)
A.① B.② C.③ D.④
下面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,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,按要求完成2—3题。
2.若四幅图 的等高距皆为50米,比例尺分别为1∶10 000、1∶20 000、1∶30 000、1∶40 000,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(A)
A.①>②>③>④ B.②>③>①>④
C.①>④>③>② D.④>①>②>③
3.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∶10 000,等高距分别为10米、20米、30米、40米,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(B)
A.①>②>③>④ B.④>③>②>①
C.①>④>③>② D.④>①>③>②
上述题目,我给学生公式:坡度=
;(两点间实地距离= ),学生利用公式便可以比较出坡度的大小,计算出两点间的坡度。同理,复杂的风力比较也可根据气压梯度=
进行比较。
三、根据昼夜长短比较纬度
例如:(2002年上海.47-48)
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地的白昼时间,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。
1、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(B)
A.甲乙丙丁 B.甲乙丁丙
C.丙丁乙甲 D.丁丙乙甲
上述题目,在同一半球,学生容易比较,但在不同半球的丙地和丁地,学生容易出错。据此,我给学生总结了一个公式:用|昼长-12|或|夜长-12|进行比较。|昼长-12|或|夜长-12|越大,纬度越高,反之越小。
四、飞行类问题
简单的飞行类问题,学生可以固定一点求出“出发时”或“到达时”另一点的地方时或区时再加上或减去飞行时间,便可求出到达时间或出发时间。但复杂一点的飞行类问题,学生就难以想象。因此,我给学生总结了飞行类公式:
到达时间=出发时间±时差+飞行时间(向东加,向西减,时差=×1小时)。
例如:(08重庆文综-2)
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,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,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。读图l,回答l,2题。
图1
2.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,北京时间3月8日20: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(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.6cm。不考虑涂中停车时间),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( B )
A.11日16:00 B.12日8:00
C.12日16:00 D.13日8:00
解答:设到达时间为X,则:
X=3月8日20:00-16+■=3月12日8时
总之,一些复杂的地理计算比较问题,教师除了讲清基本原理外,也需帮助学生总结一些思维的捷径,提高解题的速度。